“英子姐姐”网络助学情满天下(三峡商报20110123)
“英子姐姐”网络助学情满天下
感动五大洲10个国家600多名志愿者 6年募资86万义助499名寒门学子
核心提示:
走出大山,是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夙愿,而长阳土家女教师刘发英,却在生命最灿烂的岁月里将年华深藏于大山,18年来,她坚守贫困山区,为山区孩子点燃希望的火把;6年来,她乐当“网络助学红娘”,轻点鼠标,叩开山外的爱心世界,使源源不断的善款从世界各地汇集到贫困学生家庭。“英子姐姐”,6年来,志愿者和受助的贫困孩子早已习惯了这样叫她,它早已成为爱心的代名词。
18年支教山区
扎根深山撒播大爱
长阳黄柏山,山势陡峭,道路崎岖,人烟稀少,环境恶劣。“不好好读书就把你送到黄柏山种土豆。”土家人常常这样教育不好好学习的孩子,而刘发英师范毕业后却自愿分配到黄柏山支教,这一决定让她最终走上助学之路。
刘发英的这个决定也深受父亲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她的父亲毕业于武汉大学,自愿回家乡长阳当了一名教书匠,他常这样教育孩子:“如果每个山区的孩子都想跳出农门,离开农村,那农村永远不可能富裕,农民只能世代贫穷。”父亲的话在刘发英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她发誓一定要践行父亲的诺言。
1991年9月,刘发英来到长阳黄柏山陈家坪小学报到,两条板凳、一块木板、一堆稻草为她安了窝。没有菜自己种,停了电就吊着手电筒改作业。
学生刘艳妮的父亲一字不识,有一次,亲戚寄来一封信,为了找人帮忙读信,他辛辛苦苦帮人耕了三天地连水都没喝一杯,他噙着泪对刘发英说:“刘老师,没有知识害死人,我这辈子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山里人的渴望让刘发英感叹,贫穷与失学深深刺痛了她的心,她掏钱为孩子们治病、为困难学生交学费、给孩子们添置衣裳……“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微弱的,要是能连通山外,让山外的好心人也行动起来就好了。”一个人独处时刘发英常这样感叹。
偶然接触网络
志愿者助她叩开爱心之门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发英接触了网络。
2003年,刘发英调任长阳资丘镇白沙坪小学校长,2005年9月的一天,武汉“心之旅”网站志愿者李勤和周峰来到白沙坪小学走访贫困学生,破败龟裂的土墙屋、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大山的贫穷深深打动了城里来的志愿者,“心之旅”助学网站决定将资助的目光锁定在资丘镇。很快,田覃红等5名学生的贫困信息在该网站发布,立即获得好心人的资助。
“网络助学”,刘发英灵机一动,决定利用网络向大山之外寻求助学金。在周峰和李勤的帮助下,她学会了上网,发帖,并申请了QQ号,取名为“英子姐姐”。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她把自己的所有信息和联系方式都真实地发布到网上,与助学自愿者主动交流,很快赢得了大家的信赖。2006年春,她收到了从宜昌寄来的第一笔善款1000元,资助了3个贫困孩子。
同年5月,刘发英又邀请“心之旅”网站27名志愿者再次来到白沙坪小学,镇中心学校田拥军校长协调全镇9所中小学负责人,在初步掌握贫困学生档案的基础上,将27名志愿者分成14个家访组,对14个村的贫困学生进行家访,吴江林等86名贫困学生获得救助,刘发英也在“心之旅”崭露头角。
诚信感动网民
扩展网络平台凝聚爱心
在整个网络助学活动中,刘发英的账却是一清二白的,记者在刘发英家里看到了一张张邮局汇款单、一堆堆收条和一本本走访贫困学生的资料。确定了贫困对象后,刘发英首先到学生家中走访,了解家庭情况,并拍下照片连同学生资料一并传到网上,每笔资助款都有受助学生签字的领款登记表和收条,全部汇款单都有复印件存档,每次收款后刘发英都在助学网站上发贴公示。正是因为她的执着与真诚,网民对她产生了信任,他们都放心地将资助款转交给她。
2006年8月,刘发英通过县教育局向勋引荐,与北京“大耳朵”英语网站版主韩柏栋取得了联系。韩柏栋被刘发英真诚助学的精神所感动,主动为她开辟了助学板块,她与该网站大批助学志愿者们通过QQ建立了联系,并首次将13名贫困学生的信息发到助学板块上,很快争取到救助款8500多元。因为该网站的网友中有许多是海外人士,刘发英和她的网络助学故事就走向了世界各地。
之后,刘发英又在湖北“情暖荆楚”和“日本IT民工棚”网站开辟了助学板块,在这些过程中,刘发英结识了五大洲10个国家600多个助学网友……
一家四地奔波
家庭变故未弃助学路
为了不耽搁孩子们的前程,她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网络助学上,历经家庭变故后,她感觉时间越来越少,肩上的压力让她曾想过放弃。
2007年,刘发英遭遇了家庭一连串的打击。她的父亲中风偏瘫、哥哥因车祸高位截瘫、公公查出患有胃癌。当年秋天,丈夫覃守龙也从资丘调到县城一所高中任教,夫妻俩相隔数十公里。每次放假,她都要四地来回奔波,先回黄柏山看公婆、再到县城看老公、回到磨市看父母和儿子,还要赶到宜昌探望住院的哥哥和正在上大学的侄儿。教学、助学、家庭……她的精力完全透支,她要在三者之间做一个艰难的选择,这个时候,刘发英想到了放弃。
网友们不同意,资助人都表示:只要刘发英退出,他们就结束资助。但最终让刘发英坚定信念的还是身边的好友们,家庭的困难得到磨市镇党委政府的关注,他们自发地组织捐款1万多元为她的哥哥治病。刘发英知道后感动不已,她豁然开朗,“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原来还有很多人在帮助我。”刘发英就这样艰难地走下来了。
善举打动四方
助学团队圆山里娃读书梦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我的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组织。”采访中,刘发英无数次提到她的助学团队,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去年11月份,她开通了“英子姐姐助学网”,她的爱心团队也发展到21名固定成员,他们中有山区教师、知名作家、日籍华人、全国劳模、退休副县长等。
刘发英的丈夫覃守龙一开始并不支持爱人干“这一行”,但一位老人的感恩之举彻底改变了覃守龙的想法。2008年春季开学时,一位老人领着10岁的孙子,带着20个土鸡蛋,赶了几十里山路,特意到刘发英家表示感谢。这件事深深触动了覃守龙,他深深感受到妻子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从此,他便成了“英子姐姐助学网”的一员。
在“英子姐姐”的网络助学团队中,还有一位特殊的爱心人士,57岁的聂德媛曾任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副县长,县助学启智工程理事会副理事长。2009年,当她读到刘发英的故事后,感动不已,并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助学团队,鼓励她一定要坚持做下去。之后,聂德媛又发动该县教育局、团县委等多个部门,成立了稳定的“英子姐姐”助学团队。目前,该团队有21名成员,分为走访组、联络组、网站组、通讯员、宣传员等,在“英子姐姐”助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募资86万多元帮助了499名贫困学子。
愧对亲人
希望八方爱心溢满宜昌
“做人难,做女人难,女人做事更难。”刘发英说,在父母眼中,她不是一个好女儿,在儿子眼中,她不是一个好母亲,在丈夫眼中,她不是一个好妻子,她把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网络助学。她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助学团队,并将爱心撒播到宜昌的每个角落。
提起儿子,刘发英满是愧疚,她说,儿子一直跟着爱人读书,这么多年,她觉得对儿子的关心太少。“但是,我相信,等孩子知道我做的事情之后,他一定会理解的!”刘发英的眼中噙满了泪水。
大爱无疆,刘发英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参与义务走访,让宜昌的贫困孩子都能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