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欢迎浏览英子姐姐助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爱心资讯 > 走访日记

走访日记

英子姐姐是怎样获得网络信任的(2011年元月14日)

2011-01-16 走访日记 加入收藏

英子姐姐是怎样获得网络信任的(2011年元月14日)

上午,陪楚天都市报记者唐宜贵就英子姐姐在网络助学过程中如何获得信任进行了专题采访。这次唐宜贵和陈杏兰、胡九思三人来长阳采访了四五天时间,而楚报用《长阳“英子姐姐”网络架起爱心桥》为题,已连续几天用六七个专版的篇幅来隆重推出了英子姐姐事迹。

20059月,那时英子姐姐注册网络时间不长,还不太会上网哩,在网络上也没有形成今天这样的品牌认知度。一个陌生人加了英子姐姐QQ,说:“我要资助学生,想认识你,可以吗?”

英子姐姐爽快地说:“当然可以。”

“那么我需要跟你视频,我才知道你是谁,长什么样儿。好吗?”

对方说着发出了视频请求,英子姐姐点了“接受”,与对方建立了视频联系。

没想到,对方看了看英子姐姐,对她说:“你长这么个Х样儿,还想在网络上骗钱?”

其实英子姐姐是美丽的,这显然是对方的恶意戏弄和谩骂。

这是英子姐姐遇到的最屈辱的一件事。

英子姐姐极为气愤,当即删掉了对方号码。

从此,英子姐姐再不跟网友视频。除非有的爱心网友要求她跟受助学生一起视频。

还有一个人在英子姐姐的Q上留言:“英子姐姐,如果你差钱,就直接对我说。我给你寄哈。但是请你不要利用别人的善心,不要拿助学当幌子。”

络助学的开头一两年,英子姐姐难免时常受人质疑。

质疑是有道理的。质疑是人之常情。毕竟网络上骗局太多,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连英子姐姐自己都上受一次骗(有人冒充她的一位熟悉的朋友请她用支付宝帮忙垫付950元钱购物,英子姐姐想都没想就照办了,结果第二天证实那位朋友的QQ号被盗了)。再者,按照常人的心理,要从自己腰包里掏出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甚至几万元的钱,寄给网络世界中的一个素不相识者,是应该慎之又慎的。

有的网友为了核实英子姐姐发布的信息,直接把电话打到县教育局,甚至局领导那里,问是不是真有英子姐姐其人,她发布的信息是不是真实可信?

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什么情况都会发生,网友的质疑是完全正常的。为了让外地网友建立对自己的信任感,英子姐姐在网上公布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生活照片等。

那时,资丘镇交通不便,信息落后,客观上也容易造成网友误会。比如外地爱心网友从邮局寄来资助款,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英子姐姐把钱从邮局收取后再交给其他学校的校长,得一个月时间(她利用每个月开一次各学校校长会的机会转交资助款);校长回校后,通知家长领款,又得耽误好几天;然后学生写感谢信寄到资助人手中,还得十天半月的。这样,每一笔款项从资助人寄出,再到收到收条和感谢信,得两个月以上。

那个时候,农村里手机还不普及,大山里很多地方没有手机信号,只能靠汇款和邮局寄信这种古老又单一的联络方式。

这么长的时间才能收到钱,这在信息发达的城里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有的资助人等不住了,便在QQ助学群里不耐烦地问英子姐姐:“你到底把钱给学生了没有哦?”

这种语气,好像英子姐姐已经把钱私藏私用了一样。而且,这些不信任的话在群里发出来,其他网友看了,都会跟着产生疑惑。

群里的一些人,有时候也会用一种怀疑的语气来议论:“现在这个时代,怎么还会有这样的好老师?”

遇到这样的情况,英子姐姐心里焦急,但仍然很沉着地就主动跟对方单聊。由于这些贫困孩子的信息都是她亲自登门走访过的,情况很清楚,所以,她能给对方提供贫困孩子的较为详细的信息,比如对方的家庭成员情况、收入情况、住房情况、贫困原因、学生的考试成绩、身体状况等,然后耐心解释这边山区的交通信息方面的难处,然后征求对方意见,看需要怎样做才能让对方满意。对方有的需要有受助学生的签字找收条的照片,有的则提出想跟受助学生视频。英子姐姐买不起相机,便用手机拍成照片,在网上传给对方资助人。需要跟贫困学生视频,看上一眼才能确认的,英子姐姐便通知学生到她家里,跟对方视频和通话。

英子姐姐还嘱咐受助学生写感谢信时,一般要在开头时写清楚收到了多少资助款。

幸好,大耳朵英语助学版块的版主大耳朵、宋燕两人热心地在群里帮英子姐姐进行一些解释工作。他俩是了解英子姐姐的。他俩自己资助过的几个学生,资助款都实实在在地到了受助学生手中。

慢慢地,一些网友收到受助学生的感谢信之后,就在群里发言,说受助学生收到钱了,还夸学生的信写得好,字也写得好,比自己小时候懂事,等等。这些正面的舆论,使一些犹豫、观望甚至怀疑的网友逐渐打消了顾虑。慢慢地,越来越多的网友相信了英子姐姐。

位武汉网友,富有爱心,希望资助贫困学生,但她最初对英子姐姐不能全相信。在与英子姐姐取得联系后,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包括要学生收据,要受助学生所在学校的证明,要县助学启智理事会的证明等等。英子姐姐逐一按要求照办了。这位网友相信了英子姐姐,后来这位看起来最挑剔的网友成为捐助最多的铁杆网友。她不仅自己助学,还发动她的朋友一起参与进来,目前共捐资5万余元,资助了15名长阳学生,而且提前三年预付了全部资助款。

20094月,英子姐姐因患胆结石在医院做了手术,躺在病床上还时刻惦记着网络助学的事。为了不耽误捐助的事,她把QQ密码委托给一位关系好的同事,请她时刻注意网上信息。这期间华裔日本友人刘晓燕女士在网上留言说,愿意资助3个贫困学生,同时她要求与被资助的学生通电话,并一起视频。英子姐姐理解刘晓燕的心情,顾不得伤口没有痊愈,也顾不得医生的阻止,硬是从医院里撑着赶回学校,在网上与刘晓燕女士预约通话时间,同时通知受助对象到学校会合后一起跟刘晓燕女士视频。看到受助对象稚嫩可爱的形象,刘晓燕非常满意,三天后,3位学生收到了她越洋捐助的2250元生活费。刘晓燕由对英子姐姐的不敢全信到后来与英子姐姐建立了互信关系,义务成为英子姐姐助学网首任形象大使,她个人对长阳籍贫困学生的资助额已达两万元以上。

在网友对英子姐姐怀疑的情况,几乎没有了。不少网友都说:“只要是英子姐姐发布的信息,我们全相信。”倒是有时会有几位受助学生家长怀疑英子姐姐网络助学的真实性。

20097月,有一个大堰乡学生,考上了县一中,家里十分贫困。团县委组织乡镇团干调查县一中入学新生贫困状况,进行家访,掌握了他的贫困信息,并将此信息转达给英子姐姐。英子姐姐发布网络信息后,很快便有爱心网友寄钱来资助他。英子姐姐按团县委提供的电话号码打电话通知这位学生家长来她家里领钱,家长疑惑地问:“你是县一中的老师?”

英子姐姐不是。她如实说:“我是花坪小学的老师。”

家长说:“你是骗人的吧?你一个小学老师,怎么会管一中的事?再说哪会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儿?”

英子姐姐尽管觉得很无语,但还是耐心地做了解释。

次日,这位家长来到英子姐姐家里,领到了资助款。他反复地给英子姐姐道歉,连声说“真对不起”。

资丘淋湘溪村田龙飞,家庭困难,从读小学五年级开始就通过英子姐姐接受北京爱心网友大耳朵的资助,共已资助六年了,其中有一次他摔断胳膊大耳朵还资助了营养费,受助总金额达7000元,但他和他的家人都没有见过英子姐姐。201010月,因为媒体记者采访需要,英子姐姐和记者一起来到田龙飞家里,才终于见上了。田龙飞的母亲拉着英子姐姐的手,直流泪,说:“接受资助这么多年,还没见到过恩人。天上真有掉馅饼的事。”

英子姐姐质疑的,也还包括一些她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有人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都是为自己,哪有这么劳神费力为素不相识的人的?”“现在贴钱的事谁做?”有的人认为,英子姐姐可能是在为自己挣钱,或者从中得到手续费。当然这都是不了解情况的人瞎琢磨。这种“一对一”的资助模式,资助人的钱全部是给受助人的,英子姐姐不仅不从中提取一分钱手续费,相反每年自己要贴补近千元工作经费。

有个别领导也并不理解和支持英子姐姐的网络助学活动,说:“不必要给学生弄钱,给学生弄钱没有人会感谢你,要弄就给学校弄。”英子姐姐听了这话,感到不是滋味儿,后来她遇到助学方面的事,再没有找过那位领导汇报。

也一种看法,认为英子姐姐是“不务正业”,认为把精力花费在网络助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有一位领导给英子姐姐留言,尖锐地说:“希望英子姐姐不要忘了职责和主业,那关系到更多的孩子。”这话当然是有道理,但听起来更像是怀疑和指责。作为一位普通教师,英子姐姐看到这句来自领导层的话,当时心里实在是难以承受的,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事实上,从资丘镇白沙坪小学、凉水寺小学再到县城里的花坪小学,英子姐姐无论是在学校管理上,还是教学质量上,一直都是全县最出色的。

在楚天都市报记者唐宜贵一行采访英子姐姐,并在该报上连续几天用专版隆重推介英子姐姐的事迹时,记者唐宜贵还收到一位读者的手机短信:“我已注意到你报连续几天隆重报道英子姐姐这个典型,但据我所知,她的行动涉嫌非法集资。我倒要看看你们这个报道怎么收场?”

多么严肃尖锐的批评。唐宜贵认真地回了短信:“在前来采访前,我们报纸已就相关政策作过研究。英子姐姐的助学活动,是一对一的资助形式,每一笔资助款都到了受助学生手中,与集资有着本质的不同。”

对方这才说:“呵呵,我的政策水平也很有限,原来是这样,也许是我理解错了。”

后来这位发短信者透露了他的身份,原来,他是黄石市一位在校高中生。这位学生关注时事的精神以及追问真理的勇气,是值得尊敬的。唐宜贵与他加了QQ,结成了忘年朋友。

要说社会上的人对英子姐姐最初有过怀疑,就是她的亲人,最初也未必完全能理解他。因为助学,英子姐姐很少有时间做家务,他老公覃守龙(当时是资丘民族中学教师)主动承担了大部分家务。事实上,他是英子姐姐最重要也最得力的支持者,但即是如他,最初也曾问过英子姐姐:“你搞这事儿,既花精力又贴钱,图的什么哟?”

英子姐姐因太忙,回磨市镇看望父母也少了,后来好不容易回家一次,母亲看到她总是会抱怨说:“如今真的只有瓜念子,没有子念瓜呀。”

每次听母亲这么说,英子姐姐真的心里感到很抱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