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域中的英子姐姐(原载《三峡周刊》2012年25期)
巴楚侃文001号
文化视域中的英子姐姐
羊角岩
一副对联
在刚刚落幕的省十次党代会上,网络红人"英子姐姐"(长阳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高票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可喜可贺。本人作为英子姐姐团队主要成员,也分享到成功的欢欣。关于英子姐姐,媒体报道很多,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视域中来谈论英子姐姐。
我先说英子姐姐近日收到的一副对联。上联:"求得金钱行道义"。下联:"愿为贫困作呼声"。
对联中还有两句题款解释对联缘起:"刘发英老师求募善款资助贫困学生,博爱之风可长,拳拳之风可嘉。"
撰联人霍宗杰,书法者骆驰。
霍宗杰是一位香港籍八十多岁的可敬老人。广东新会人,著名实业家、慈善家、收藏家。他的身份是香港道德会永远会长。该会是于1924年创立于香港的民间慈善机构,已有近九十年历史了,其宗旨主要乃提倡道德研究与实践,推行慈善与社会福利。当然霍宗杰先生还有其他一些身份,比如香港恒昌泰参茸药材行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中药联商会永远会长、香港参茸药材宝寿堂商会永远会长、香港北大助学基金会永远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名誉校董、广东番禺宝墨园永远名誉园长等。作为香港道德会的永远会长,霍先生积极带动和协调香港的善长仁翁支持内地慈善公益事业。多年来,霍宗杰先生在广东及全国捐赠金额逾3000万元(不包括捐赠文物),带动香港道德会在国内参与慈善活动捐款约1.2亿元。霍先生虽非大富翁,但向来爱国爱乡,热心公益,善行不断,善业遍布家乡至各省地区。他常说:"做善事,要捐给最需要的人"。
霍宗杰先生如此了得,那么替霍宗杰先生写字的骆驰肯定也非同凡响了。网上检索得知,果然他是珠海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其文化底蕴、书法功力自不待言。本人不太懂书法,但要说这副字确实写得风骨铮铮的感觉。
霍宗杰先生为什么要为英子姐姐写这副字?背后自然有故事。原来2011年3月底的一天,霍宗杰一行偶然来到长阳花坪小学,他当时并不知道英子姐姐助学,但是偶然听到英子姐姐介绍了情况,得知她几年来一直以"一对一"方式做网络助学,而且受助对象都是团队成员实地走访,英子姐姐不从中提取一分钱费用,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认可了英子姐姐的这种助学模式,当即表示出资3万元资助长阳25名贫困学生(其中包括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
在与英子姐姐的交往中,霍宗杰先生不断追加支持英子姐姐的慈善资助额,到目前为止已达30余万元。
对联的上联体现了"道义",表达了一种"义利观",当然这也是霍先生一生所坚守的人生观和义利观;下联中则让我们看到了英子姐姐为贫困学生振臂疾呼的姿态和声音。她的姿态是绝决的;她的声音,或许最初是微弱的,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声音的加入,现在已汇成了一种时代之强音。
这副对联,是霍宗杰先生对英子姐姐的充分肯定、高度赞赏,同时也是一份忘年友情。
英子姐姐与警句名言
英子姐姐走红网络,全国家喻户晓,所以她有几句名言也得到了广泛传播。
在我的印象中,她的名言主要有两句,另外她有一句非常喜欢的名言。
她的第一句名言:"无私奉献网络不虚拟,热心助学人间有真情。"这句话一直作为"团队心语"悬挂在英子姐姐助学网最醒目的位置上,应该说其传播率非常高。不少媒体注意到这句话,给予了热情的报道。不少爱心人士也受到这句话的鼓舞,而积极地参与到英子姐姐的助学活动中来。我记得英子姐姐在武汉开展助学活动的时候,还给几位仰慕者的笔记本上题签过这句话。
这句话字面上很好理解,不用多解释。要补充说的是,英子姐姐助学成功的奥秘何在?这句话里有所体现。那就是,英子姐姐把本来虚拟的网络世界做实在了,她在助学初期就把自己的全部真实信息发表在网络上,任由爱心人士挑剔和质疑,而她真诚与人交流,最后得到了整个网络世界的信任。"不虚拟"三个字,可见是非常重要的。
这句话产生于2010年10月。当时英子姐姐助学网草创,英子姐姐创意了这句话。本人也有幸参与了对这句话的修改提炼。
她的第二句名言:"支援边区,不回磨市。"这句话产生于1991年9月,当时她从枝城师范刚毕业回到长阳,填写分配志愿表时她按父亲(也是一位教师)的意思填写了这句话。事实上她当时还小,不懂得这句话的份量(吃了太多的苦),因为填写了这个志愿,她便被分配到最边远的黄柏山乡(后来是在资丘镇)支教18年,度过了她的全部青春时光。而磨市镇是她的家乡,在县城附近,如果她当时选择回磨市任教就不会吃这么多年的苦。当然现在回头来看她的付出是非常有价值的。这句话因为不断地被人们提起,传播率非常高,所以也可以看作是英子姐姐的名言。
再就是英子姐姐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也可以说是她的座右铭):"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这句话她一直就喜欢,而且悬挂在QQ空间的签名档上。以前QQ签名档上也是这句话,后来换成了她自己的"不虚拟"那句。这是谁的名言?弄不清楚了,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没查出来,反正传播得很广,而英子姐姐似乎对它情有独钟。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乐观坚韧的人生态度。英子姐姐碰到过很多困难,比如要到最边远最贫困的地区支教而且一去这么多年,比如助学遇到怀疑和挫折,比如家里的亲人受到病痛灾难等时候,这句话都给了她巨大的精神力量。
我曾经对这句话提出过质疑,比如这句话不是励志的话,而只是一句很隐忍的话,也不是英子姐姐的原创,但是英子姐姐却坚持要喜欢这句话。当然后来我越琢磨,越觉得这句话有味道,因为对英子姐姐了解得越多,越觉得这句话很像她的人生注脚。
新媒体的成功运用与文化传播
英子姐姐成为"中国网络助学第一人",主要依靠和运用了新媒体。包括QQ、QQ空间、网站、新浪和腾讯微博等,都是她的工作平台,这使她成为成功运用新媒体的典范人物。最近在省十次党代会上,荆楚网记者就新媒体运用问题采访她时她谈到:很多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她用行动证明了道德互信在网上有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力。
从2005年秋季算起,最初她做助学发布贫困学生信息是在武汉的"心之旅"网站,其方式是她走访贫困学生后将资料传给"心之旅"负责人。这阶段她没有自己可以主宰的信息平台。一年后她得到北京大耳朵英语网站站长大耳朵的支持,在该网站开辟了助学版块,她当版主管理版面。大耳朵网站里有很多留学生和准备出国的学生,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很有爱心,开始支持英子姐姐。英子姐姐的网络助学在这一阶段才真正形成雏形。2010年10月英子姐姐在我们几位朋友的支持下建立了自己的助学官方网站,有了自己的权威平台,网络助学工作走向新阶段,并由此迅速得到社会广泛关注,获得了更大成功。
英子姐姐在助学过程中,通过运用新媒体,也传播了英子姐姐独特的网络助学文化。
那么英子姐姐网络助学有什么独特文化呢?
总的来讲是一种慈善文化,也是一种道德文化。
如果要稍作提炼的话,我想将英子姐姐助学"团队心语"和香港道德会永久会长霍宗杰先生的对联加以归纳,从中抽出几个关键词,来作为一种表达吧,当然这是一孔之见了:
"奉献、诚信、慈爱、乐观。"
不用展开多作解释了,这四个词里包涵了很多信息,浓缩了英子姐姐的人生和美德。
说到英子姐姐与文化的话题,还有一点有意思的地方值得一提。在英子姐姐的团队成员中,已聚集了三位知名作家,这无疑为她的网络助学增添了些许的文化色彩。一位叫彭绪洛,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儿童探险小说出版到二十几种,印数达上百万册,目前是中国最活跃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另一位叫陈哈林,长阳文联主席,散文作家,最近有散文集《汪洋庄纪事》正角逐"骏马奖"。再就是本人,本名刘小平,笔名羊角岩:才不过一斗,学不过半车,整个一半吊子而已,但有幸与文字为生,且正在努力学习之中。
(写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