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欢迎浏览英子姐姐助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爱心资讯 > 走访日记

走访日记

魏启高:《假日走访尚维骞》

2011-05-05 走访日记 加入收藏

  假日走访尚维骞

  魏启高

  五一假日的第一天——2011年4月30日,我应英子姐姐助学团队安排,前往100多公里外的资丘镇黄柏山村5组,对县民族高中高三(4)班贫困学生尚维骞的家庭进行走访。

  上午11时,我从隔河岩码头乘船溯江而上,约两小时后,在田家河码头下了船。尚维骞得知我去家访,刚好学校也放了假,便早早地从桃山学校赶到码头等我。我们会合后,换乘民族高中田贞旭校长为我们安排的一辆“面的”,向黄柏山上的尚维骞家进发。

  “面的”沿着窄窄的盘山公路,穿过绝壁对峙的峡谷和葱郁的灌木林,在大山的皱褶里左盘右旋,爬了30来公里,尚维骞才喊“停车”。停车处为肖家埫。名曰埫,实为一面大山坡。此处已接近黄柏山主峰顶,海拔高程约在1650米左右。登臨纵目,视野所及全是大山。青灰色的苍穹下云块飘移,连绵逶迤,回旋交错的莽莽大山仿佛一幅自天幕垂挂而下的巨幅山水画。我取出相机,为尚维骞拍了一张以大山为背景的照片。

  而后,在尚维骞的带领下,我顺着公路下边的一条羊肠小道,溜溜滑滑地下行了300来米,便到了尚维骞的家。

  因时间很紧,我还要赶下山去,来不及喝一口茶,便开始了解情况,并从各个角度拍了些照片。照片是对尚家贫困壮态的真实写照,是最直观的。

  尚维骞的家庭在当地属于特困户,全家5口人中,有3人身患多种疾病,且有肢体伤残者。

  77岁的爷爷尚先达,是1971年5月入党,已有41年党龄的老党员,过去曾当过村、组干部。20年前——1991年5月,因带领群众修进山公路,夜晚在山路上摔倒,右大腿粉碎性骨折,由于无钱住院医治,在床上躺了一年多,后来右腿肌肉萎缩,竟比左腿短了5寸,致使长期走路疼痛,搖晃不稳,成为终身殘废。2010年5月,老人又突患精神分裂症,言行失常,不认识家人,在家服药治疗4个多月,现虽有所好转,但还是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奶奶杨传英76岁。22年前——1989年3月,患高血压中风瘫倒在床,至今已20余年,后来又患了冠心病。由于早年患青光眼,视力逐渐减退,2007年5月,老人又双目失明,耳朵也聋了。去年古历5月初8,老人从堂屋的竹躺椅上挣扎着坐起来,想扶着墙壁挪步到厕所去,不料摔倒在地,造成左小腿骨折。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冠心病折磨的老人生不如死,病情发作时无比难受,最多一次需服用六至七粒速效救心丸才能脱离生命危险。

  我在堂屋里见到了两位老人。爷爷尚先达也曾是山里的一条好汉,可这些年来,在伤殘、疾病的摧殘下,他的身体很虚弱,目光也有些呆滞,很少言语。旁边的竹躺椅上躺着的老奶奶双目紧闭,有些浮肿的脸上透着病态的红。自从去年腿骨折后,每天早上尚维骞的父母将她从睡房里抬到堂屋的竹躺椅上,晚上再抬进睡房,昼夜就这样僵直地躺着,几乎与植物人没什么区别。

  父亲尚绪顶50岁,正值壮年,也是家庭的主心骨,但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劳作,也患有胃炎和胫椎骨质增生等疾病。49岁的母亲是长辈中唯一身体较好的。

  我为这家人拍了一张合影照,一家人的悲苦和无奈全写在他们饱尝艰辛的脸上。

  造成尚家贫困的原因除了老弱病殘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地势偏僻,土质贫瘠,山高水寒,地里经济收入微薄。

  尚维骞家有六七亩挂坡地,分布在一公里多远的好几个山头。因土质和气候问题,只能种土豆、玉米和白肋烟,蔬菜类都不能生长。邻近的双河贯一带可以大面积种植白菜,很有些农户藉此还发了不小的财,可这儿却不行。

  最令这家人头痛的是大山里野猪成群,出没无常,破坏农作物非常猖獗,一个晚上可以把庄稼毁的一塌糊涂。父亲尚绪顶不得不从春上种土豆开始至秋收结束的半年多时间中,每天白天忙完地里农活后,再走进夜幕笼罩的庄稼地通夜巡守。即便这样,地里的收获仍极菲薄,收的粮食仅够一家人填饱肚子。白肋烟的收入除去成本,纯收入在1500至2000元左右。再出售一二头猪。全年的收入仅此而已。

  这个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形成强烈的反差,收支入不付出,家庭已负债累累。

  尚维骞的妈妈对我说:“爷爷、奶奶和维骞的父亲三个人每年开支医药费1000多元。这还不算爷爷奶奶这几年多次住院的开销。维骞读高中,每年的学费、生活费和资料费,都在6000元左右,现在家庭已累计欠债18000多元。维骞还有一个多月就高考了,将来拿什么供儿上大学?”说到这儿,他妈妈抹了一把眼泪,抬手指了指裂口的土墻说:“这房子好几十年了,已成危房,下雨漏雨,刮风透风,没有钱维修,只好将就着住……”听着尚维骞妈妈的话,我感到特别揪心!

  我在尚家的房外和房内转了一圈,处处显露的是这个家庭的贫困:建于六十年代初的土房子,历经几十年的风雨剥蝕已破败不堪,四面墙壁随处可见能伸过拳头的缝隙……。厨房的简陋超出我的想象。但迫于经济上的压力,长辈们只好放弃维修的打算,继续住在危房里。

  尚维骞是个可塑性很强的孩子,他很懂事、很有孝心,在学校生活尽量节约,以减少家庭经济压力;放学回家后,首先看望患重病的奶奶,帮她按按肩膀,揉揉双手。他也是个有志的青年,尽管生存环境极为艰难,但他对未来仍然充满憧憬,学习十分用功。每次放假回家后总是抓紧时间复习功课。在全班58个同学中,成绩始终在15名之前,连续几年被评为优秀团员。

  资丘、黄柏山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这里的人民曾用鮮血和乳汁哺育过革命。今天,革命胜利半个多世纪了,但这里还有象尚维骞这样的少数家庭或因伤殘疾病、或因无地理优势或因其他一些难于抗衡的因素,仍生活在贫困中。希望这篇肤淺的走访日记能唤起大家对老区人民的关注和同情之心,都来獻出一点爱心,拯救这个贫寒的家庭。

  天色向晚,我告别这家人匆匆下山。除了不能动弹的老奶奶外,尚维骞扶着腿殘的爷爷,和父亲母亲站在高处目送我下山。车子驶出好远了,我回过头去,这家人仍在高处站着,站成了大山里一尊苦难的雕塑,定格在我的心间!

  续:

  5月1日,我谢绝了亲友的邀约,扎在办公室将走访的情况和照片整理后,发给了英子姐姐。英子姐姐及时在助学网上进行了公布。令人万分欣慰的是,两天后的5月3日,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张琴女士为尚维骞匯来了1500元资助款。在此,我代表尚维骞及家人向英子姐姐和张琴女士表示衷心的感谢!!